社区育人丨“讲”“学”“行”三站一线

打造沉浸式体验式教育,以党建引领构筑学生社区育人新高地


作者: 时间:2024-12-01 点击数:

案例简介

大连医科大学14号公寓社区党支部是全国首批样板党支部、辽宁省首批红旗党支部、第一批辽宁省高校党支部规范化建设示范点。社区党支部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,坚持“讲”“学”“行”三站一线抓落实,促进社区党建引领融入学生日常生活、嵌入校园文化,使得社区党建工作呈现出有深度、有力度、有温度的明显特色。

实施背景

社区党支部自成立之日起,便以规范化和示范化建设为出发点,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,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,是全国首批样板党支部、辽宁省首批红旗党支部、第一批辽宁省高校党支部规范化建设示范点。多年来,党支部始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,积极推动党建与学校事业发展深度融合,推进党的建设进校园、进课堂、进头脑,用好红色资源,促进党课融入学生日常生活、嵌入校园文化,引领广大师生深刻领悟“两个确立”的决定性意义,增强“四个意识”、坚定“四个自信”、做到“两个维护”。

主要做法

1.红色课堂加油站,“红色精英”理论宣讲团深入学生“全面讲”,让党建引领有深度

社区党支部“红色精英”理论宣讲团,在学生周围广泛开展理论宣讲,构建红色课堂加油站。宣讲团以讲促学,他们用“接地气”的语言,“讲故事”的形式,传播党的声音,让同学们“坐得住”“听得进”“记得牢”“传得响”。

理论宣讲团自2009年成立至今,始终坚持采用情景教学、案例教学、现场教学的方式,面向社区全体同学开展主题宣讲活动累计200余场。社区党支部出版了12期《验·真》理论文集,通过全员全程参与,让学生提升思想水平、政治觉悟、道德品质、文化素养。《验·真》理论文集定期送往学校图书馆专柜,供全校同学阅读,使党的声音传播到更多在校大学生心中。

社区党支部创设“我心向党”晨曦微课堂:时事早班车、第一视野、思想曙光、“党史上的今天”等,利用晨曦时间开展时事热点和历史故事宣讲红色小课堂,培养学生关心国家大事,厚植家国情怀,拓展国际视野,锻炼思辨能力。红色课堂成为学生在社区生活的必修课、常修课,让每一名学生都在社区党支部的引领下向上向善向党。同时,社区党支部还定期调研了解发掘学生的兴趣点,丰富宣讲内容,满足不同学生需求,充分调动大家参与的积极性,真正做到深入学生“全面讲”,红色课堂加油站让党建引领有深度。

“红色精英”宣讲团党史党课宣讲

2.红色公寓充电站,学生公寓党建阵地发挥政治功能“随时学”,让党建引领有力度

社区党支部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,围绕学生、关照学生、服务学生,将党建阵地设在学生公寓,由小见大,分层次打造出社区服务站“主阵地”,辅导员办公室、心语谈话室“辅阵地”,流动图书馆“点阵地”、公寓廊道文化“大阵地”、党员寝室“小阵地”五个工作阵地,将党的声音第一时间传播给每一位党员、每一位入党积极分子、每一位普通同学,让党的旗帜在基层阵地高高飘扬。

支部注重情景式体验式教育,开展主题团课、升旗仪式、红色观影、爱在图书馆、读书报告会红色专场、清明节祭扫烈士陵园、爱心义卖、唱红歌展演、用奔跑为党庆生、喜迎党的二十大100公里接力跑等活动。通过“读、唱、看、展、论”等多样化的教育,不断提升党员和青年团员对党组织的认同感、归属感、荣誉感,使基层党组织固本强基、叶茂根深,形成支部强大的凝聚力。支部积极探索更多青年学生喜闻乐见的教育形式,运用新媒体技术使红色资源“活起来”,为青年学生提供互动式、体验式学习平台。学生党员、入党积极分子开展诵读党的二十大精神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、优秀党员事迹、党员微感想、录制大医校史中的红色故事微党课,推送在微信平台、视频号中,进一步增加了同学们的参与率、抬头率、点击率。

社区党支部加强公寓内阵地建设,让党的旗帜在公寓高高飘扬

社区党支部组织“喜迎党的二十大 永远跟党走 一起向未来”主题党日活动

3.红色服务移动站,广大党员树立宗旨意识“为群众办实事”,让党建引领有温度

支部注重学生党员的典型示范和榜样引领,在公寓廊道内设置党员“亮身份 展承诺 作表率”展板;党员所在寝室门上和入党积极分子同学床头,统一配备专有标识,将学生中先进分子的身份、承诺“亮出来”,接受监督、督促进步。多年来坚持开展“三个一”工程,即:一个党支部带动一个班级、一个党员带动一个寝室、一个积极分子帮助一名普通同学,充分利用空课时间,从学业、工作、生活中开展“一助一”帮扶和“千人导航”计划,暖人心、带人行。

社区党支部注重运用辽宁红色资源,成立大连高校首个由党员和积极分子组建的“党员先锋队”——雷锋班。雷锋班立足医学专业,发扬雷锋精神,开展关爱自闭症儿童、基层义诊等支医服务,在实践中为人民服务,培育医德。12年来,足迹遍布10个省份、22座城市,被新华网等媒体报道。疫情防控期间,雷锋班主动担当、躬先表率。在校内和实习基地各寝室楼担任志愿者,秉承“螺丝钉精神”,始终在同学们中间加强宣传教育,提供志愿帮扶,参与劳动教育实践等,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,用担当和尽责筑牢疫情防控“红色堡垒”。此外社区党支部“爱在敬老院”、“传递爱心”校外辅导员等实践团队在大连旅顺口区姜家村、郭家村、光荣小学、阳光溢鸿儿童村、火石岭养老院和朝阳市肖杖子村、西沟村等地设立党员实践教育基地,定期开展基层实践教育和志愿服务。一个党员,一面旗帜,支部全体党员和积极分子组成红色服务移动站,坚持为学生们办实事解难题,在难题破解中感悟党员的服务宗旨,沉浸式体验式党建引领使社区育人工作更显温度。

疫情期间党员志愿者为学生运送快递

“传递爱心”校外辅导员为光荣小学学生课外辅导

“党员先锋队”雷锋班关爱自闭症儿童爱心义卖

实际成效

支部积极发挥学生公寓党建阵地政治功能,提供学生“随时学”的环境,抓实抓细氛围营造。学生党员、积极分子积极参与“寝室—班级—年级—学院”学生组织管理工作,四级联动,面向全体学生,科学分类精准施策,以学生带学生,充分发挥优秀学生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,促进思想广泛传播。抓活各种载体资源,开展形式多样主题活动,用好辽宁红色资源,组建“党员先锋队”雷锋班,传承弘扬雷锋精神,厚植爱党爱国情怀,树立宗旨意识“为群众办实事”,聚焦解决师生急难愁盼问题,增强党建育人的实效性。

经验与启示

1.政治引领教育始终放在首位

一直以来支部入党申请率均为100%,在“规范推动、平台带动”教育下,学生党员能坚持学习新理论,提高政治站位,巩固支部政治引领教育效果。学生党员的先锋形象在广大学生中高频率展现,扩大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,有利于形成积极良好的支部政治生态。

2.典型示范带动朋辈同频发展

作为学生中的骨干分子,学生党员是关键少数,需要先抓好。把学生党员培养好、教育好,并引导他们参与到自我管理、学风建设、思想引领等工作中,带动广大学生“学习赶超党员”、“成长对标党员”,发挥好支部战斗堡垒作用,促进社区育人工作不断进步。

大连医科大学14号公寓社区党支部将继续推进“讲”“学”“行”三站一线更好地融通融合,打造沉浸式体验式党建引领,积极探索拓展社区党建工作教育实践的有效举措,引导学生通过“学”“思”“践”“悟”提升思想政治素养,以实际行动为党育人,为国育才。

作者简介:朱帅,男,汉族,中共党员。现任大连医科大学检验医学院本科生辅导员。曾获辽宁省家访工作先进个人,大连医科大学先进教育工作者、优秀辅导员等荣誉称号。

孙宇婷,女,汉族,中共党员。现任大连医科大学检验医学院本科生辅导员。曾获辽宁省第九届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三等奖,大连医科大学第十届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一等奖,获优秀专职辅导员、家访先进个人、社会实践优秀指导教师等荣誉称号。

 Copyright©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. 大连医科大学学生社区服务中心版权所有